5.08.2012

五人的偏見@一葉台灣料理


      台灣菜愈精間愈不加工愈好,「無廚勝有廚」



Formosa Autumn,應該叫為福爾摩莎會更親切。
在台灣吃土著料理印象是有好材料但無好廚師在那邊吃得最快樂的一餐打邊爐,一來野菜是在餐廳側的農場即摘即烚,二來不用靠廚師。香港的台灣菜發展從來是半紅不黑,最吃得開是炸雞扒小食店;早陣子拿起飲食雜誌,推介的台灣小店「一葉」,說是媽媽弄的小料理,用字很好連我亦比吸引過來,於是找了幾位朋友助陣,看看水準如何。


川滬粵閩共惹一爐的餐牌。
開在「菖蒲亭」側,一行五人包括餐廳公關朋友,試新店我習慣是較朋友早點兒來,看看格局,一字排開只能容納廿多人的小店。老闆是台灣人娘待生客亦很親切餐牌出自她手。


菜式加起來近百款,總不能瞎子摸象去叫;先問有沒有廚師推介,她聽不明,再問有沒有拿手菜,她明白了,用廣東話答全都是有特色的招牌菜......


中卷就是牠。
難以置信連水煮牛也是台灣招牌?和台灣媽媽溝通,香港人的一套不行,乾脆用消除法將川滬菜都撇去,剩下三杯、蚵仔、中卷等承襲了閩菜風味東西,該錯不了,而最貴的一味不過$75,五人去試七款,不算過份。


台灣醬油,愈撈愈失真。
台灣有為數不少的閩南人,她們處理魷魚和蚵仔(蠔)的功夫廣東人學不來;點了一味三杯中卷,中卷即魷魚,在台灣工作時廚師告訴我的,活的鮮魷呈透明色可作刺身,掛掉後變白色和街市所見冰鮮魷沒分別


甜醬加蒜蓉,思覺失調的味道。
活魷要撐艇去即釣即吃,冰鮮其實烚的火候好,效果亦不錯,如是夜是爽柔可口,魷筒的軟骨沒有拆去,證明是原條付運。老闆娘建議撈汁吃,我倒是覺得不蘸汁,原味更佳,另一味蒜泥蚵仔亦然,畢竟又甜又鹹的台式醬汁,吃得多會變五味不分的白癡


聞比吃要好。
三杯雞是惹味菜,曾是八喜的招牌菜,金不換和醬油的香氣甚烈,但醬香不入肉,眾人亦覺得掛在皮脂的醬油要比無味雞肉可口,相信是減省了炆焗時間的問題。


這是blogger付錢吃的真實寫照。
叫了金不換炒蛋,這種配搭很特別,但蛋炒得過老質感罕有地粗糙,放了金不換亦不能起死回生,我不怪廚師,畢竟炒菜融入人性元素,只怪雜誌推介的照片實在太漂亮,攝影的騙了人亦騙了自己,是高手。


略懂炒菜的煮婦也做得比這裡好。
探聽到老闆娘向熟客介紹off menu的奇味蝦,毫不客氣叫來一客;連殼的海中蝦以粵菜手法「走油」,再回鑊贊醬油,優劣分野在於火候,順德聯誼會的豉油皇蝦乾爽惹味是箇中經典,小店的蝦殼泛著一層不薄的油光,半鹹不淡的奇味醬與蝦肉各自成文,對於吃慣粵式海鮮的大家,當然有說話可聽。


到最後也要來肉燥飯,不難吃,但有更地道的在「車品品」,老闆娘的肉燥用上名牌醬油螺光,正宗又好吃。可能我對台灣菜有誤解,但五人亦吃到一頭煙,五人的偏見成為今晚的結論,食友阿偉後來whatsapp問如何,只能說不但沒有好材料更沒有好廚師,比台灣更差


消費:$(每$代表$100)
滿意度:** 1/2(以5*為滿分)
推介:三杯中卷(走汁)
建議人數:/
評語:無謂冒險

一葉台灣料理 Formosa Autumn
地址 :港島鰂魚涌芬尼街13號得發大廈地下B舖  
電話 : 2563 9388
還有更多的飲食與生活分享@《Isaac的飯局尋味》facebook專頁,輕按Like便是對Isaac最佳的無言鼓舞,謝謝!








2 comments:

Unknown said...

看看當地流行吃的是刺身壽司,港式飲茶,意大利菜及日式烤肉便會明白,台菜來到香港會有什麼好吃.

Isaac said...

偉哥,你比我更清楚台灣那邊飲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