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2015

廬布松的庶民飯堂@Le Salon De Thé de Joël Robuchon

說到《米芝蓮》三星的「Roubchon」,較之走Fine-DiningL'ATELIER,個人就更喜歡由置地年代開始認識到的CafeLe Salon」。

5.23.2015

澳門星級飯局@譽瓏軒

對新濠天地的《米芝蓮》星店「譽瓏軒」印象極深,源於曾推介本地一間精品粵菜主理試其招牌菜,回港後她跟我說「當錢已不再是問題,食物及配套質素實在無得輸,香港經營飲食是為業主打工,發展空閒就大有侷限」。

5.18.2015

寧波菜之死@寧波旅港同鄉會

論盡江南菜,最難找得到之一莫過於寧波菜,較之富體面的滬式宴席菜,或是揚州國宴刀功菜,偏隅的寧波人作風樸實菜式不重包裝,靠海吃海烹調直接。

5.17.2015

抹茶啟示錄@中村藤吉香港店

對日式甜品理解,由抹茶開始,尤記得在抹茶在香港還未流行前,在遊日的過程中,便喜歡逛和菓子店買,林林總總的趣緻點心造型甜品,往往忍不住手買下大堆作手順,其中尤以抹茶加紅豆的糯米丸子最受歡迎。

5.15.2015

經典還不過是Fusion?@晉薈

粵菜精粹在於變化,所包含的技術實在一輩子也學不完,每天的工作也會接觸廚師,漸漸地對發展脈絡多了一點了解。

5.09.2015

和牛與藜麥.向左走向右走?@Maya Cafe

有心經營卻未比本地市場接受的Go Green西餐小店,自從舊公司搬出來後,再來的時間少了,忽然心癮起遂相約食友來支持一下。

5.07.2015

愛Fusion@俺の割烹


由學生年代「一蚊雞」任吃三文魚刺身過渡至懂得木魚湯和味林的日本味道,耗了不知多少寒暑,之後又目睹「人」罵「鬼」讚的「Nobu」誕生,多年來交了不少學費,對於注重汁醬變奏的和洋風與傳統日菜之間倒是多了一些了解。

5.04.2015

紅磡炙手可熱韓式飯卷@The Cup

對於韓國菜的興趣已大不如昔,肉類太多醬油亦下得重,近年已少沾上,一年加起來吃不到四餐。若不是一位識近十年,多年來都堅持「貼錢打工」的朋友分享,也真的想不到會鑽入紅磡去試新晉韓國輕食品牌「The Cup」。

5.02.2015

吃一頓客家宴@八月居

時代在變,有說客家菜已成末流,或者換個角度去看,雖然每個時代也有屬於她的味道,但變化下來骨幹卻不離基本,比來自北方的客家人有便有其一套味道,娘酒、紅糟、醃菜,甚至是少甜但多鹽都是口味基本。 

5.01.2015

精品Brunch.有價更有市@Sabatini

說起來有趣,認識本地最老牌之一的意國餐館「Sabatini」,源於舊公司的攝影師同事一段笑話,打睹輸了結果由他選擇一間採訪餐廳,竟是他轉職前的老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