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2011

Isaac’s table~薑米花雕蒸花蟹



農歷正五九是嘗蟹佳期,除了時令江南大閘蟹外,還記得去年我們在「桃花源」共嘗的「藝術蟹鉗」,Isaac嘗試將之納入己用,屢敗屢戰還是破解不了「完美的秘密」,亦難怪《米芝蓮》不得不得冠予二星推介,我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蛻變(應該話退化)成家用版的薑米花雕蒸花蟹系列。

各式的蛋白蒸蟹鉗,大家不會忘記吧。
隨飯局四出征戰的食友,在蛋白蒸蟹鉗系列攻略中,少說也試過滿福樓、金葉庭甚至桃花源的不同風格演繹,對於無須拆殼的真味宴客菜,除非你不吃蟹的,否則很難對豪華蟹鮮say no。


忍不下吃下肚皮的二星完美蟹鉗!
比較幾間《米芝蓮》星級粵菜館,大家亦不會反對桃花源的版本,由蟹鉗的三段骨節到蟹爪盡現眼前,堪稱最完美亦最豪華的典堂級示範作;或許你會說蒸蟹鉗我也懂,過程不過是拆殼再燒開水蒸便是了,犯不著花二百大洋嘗區區蒸蟹鉗。


連牙都咬崩的肉蟹鉗,要完美解拆,也非一般酒家處理得來,更徨論民用廚房。
外行人不解生拆蝦蟹之難,就算剛掛掉的蝦蟹,肉還是緊緊黏著殼,手腳笨半分者動手(或刀)時肉殼也會分離,只是砌唔返「全體」。聰明一點的做法是先浸冰水,冷縮原理下才較易動手,但不保證百分百成功,懂吃的便知生蝦刺身除吃材料,也要留意「去殼留型」的手功和心機,蟹鉗就更不用說了。


當天買了半打,只有兩隻做到這效果...我覺得完美蟹鉗還是乖乖付錢去享用好了。
 拆蟹鉗的故事,實情是為了讓食友們在「鬧攪」的Isaac’s table嘗到一點驚喜,於是晨早到荃灣街市同相熟漁佬拿幾對預留的原隻「孖指蟹鉗」(買餸時而碰到原隻蟹鉗,但很多時是雪了幾天貨色,肉削不建議選用),以為拆殼後以少量鮮薑汁醃去腥置雪櫃,預備好晚上便可隨蒸隨吃。


左是Isaac的「戰後餘生」版本,右桃花源的珍品。
卻不知蟹鉗拿回來置冰格雪後,手起刀落已唔小心拍碎了一節關節,破壞容易重組難,首試就咁報銷;再試,我就改用開鉗器小心將關節「pak」碎,過了關,到近尾節的一段蟹肉竟還緊緊黏殼,改用小刀還是弄糟,反覆試了幾次,八成奇高損耗就算私房菜也難負擔得來,莫怪一般酒家只供應前節蟹鉗!弄了半天也延誤了切菜、炆肉、煲魚湯流程...唯有壯士段臂放棄這道菜,再堅持下去的話餘下菜式便要靠外買招呼大家了!


蒸蟹最難是令兩種受熱不同的食材做到僅熟效果,蜑家卻巧妙地先蒸蟹再下蛋白,火候叫人眼前一亮。
其實我是未死心的,一來是炮仗頸,二來是我真的喜歡蟹的鮮味,忽然想到我們在香港仔魚市場餐廳內的「滑蛋蒸地灣青蟹」,風味也絕不遜蛋白蒸蟹鉗,只是有殼吃起來較麻煩,但對於蟹迷來說拆殼也不難,只要屋企有支滴露洗手液便可解決最討厭的手腥問題。


我試過將蛋白置淺碟,但往往過熟,改以這厚度的闊碟將問題解決。
新手弄蛋白蒸蟹也會遇上蟹熟而蛋就老掉的問題,解決方法不難,先將蟹洗淨斬件後,下少量紹酒和生薑汁撈勻,置闊而略深玻璃碟(或瓷碟)以大火蒸6~7分鐘,這時蟹已六分熟,取出後倒出蟹汁,和發均的蛋白(我的比例是一隻12兩細花蟹用三隻農場蛋)拌勻後,將蛋漿回碟用保鮮紙封好,回鑊大火再蒸6分鐘左右,碟的款式和鑊頭還有蟹的大小不同,所以實際時間說不準,不過撞過兩次板後,第三次不難做到好效果。




後記:我喜歡花蟹除了肉更鮮甜外,也由於產於廣東沿海,質素較可能產自外省或菲國等地的青蟹有保證,如用青蟹的話蒸的時間相對較長,建議帶家買蟹時問漁佬蒸所需時間,回家自行調節;想風味更佳的話,到南貨舖買支酒釀,然後磨少量生薑汁混和,在第二回加蒸時置在蟹肉上同蒸,完成後淋上少量熟油和花雕酒,這是我喜歡的吃法。


食譜隨後於「Isaac的尋味食譜」更新。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