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生煎的故事
落在上海的腳步,不外乎去學習和尋找當地的文化,然而當地人告訴我,滬江接近三分之二是外省人,支持著當地勞力市場的血,弄堂內竟看到潮式粿汁店、四川麻辣粉,傳統滬菜在當地,亦變得模糊起來。
長年都排著人龍的人氣生煎。 |
此行目標要求不高,只是想找一間生煎包、一間湯包、一間澆頭麵。先說街頭小吃「生煎」,做了些功課,生煎包有好些店子記在心,其中一間是當地食界朋友們列黑名單的「小楊生煎」,出奇地,卻是遊客慕名朝聖的熱店,大家在youtube鍵入店名,一大鑼台灣節目的推介任睇唔嬲。
話就話十八年,其實都唔算好耐歷史,鄧伯伯的改革開放都三十又三年鳥。 |
風評各走一端,還記得當地公關朋友在出發前說:「香港人都很喜歡皮薄爆汁口味的包子,去見識一下也無妨,可能你也愛吃」,最終還是要來試試是否傳聞中那麼差。
去到黃河路的分店,那天是零度左近,門外站著等買外賣的客,老弟普通話了得,買飛的工作交由他做,我就到樓上搵位。
一部部人肉機器,我還是喜歡街頭擺賣的吳江生煎。 |
三層的店子,樓下位置看到包點師在櫥窗內工作,這層位置最難等位,看了一陣子,員工目無表情,流水作業,不值得為景點位耗時間,反正上層位不介意搭檯也能找到位置。
國內地痞舖頭,不是膠就是鐵。 |
「生煎」是速食,當吃聽說是後期的事,一般不會用易碰爛的玻璃碟,一個戰績鐵碟載著四件包子。
煎完賣唔去,時間愈耐皮走愈硬。 |
包子是一大盤煎的,皮脆與否在於流量,情況如同「澳牛」的滑蛋,店子客多所以我們吃的都是新鮮熱辣,包底很脆,這方面做得很好,而入口爆汁灼咀,汁倒下來載得滿一羹,難怪店內很多是鬼佬。
擺湯多到瀉,小心弄髒,味道佣濁油膩的豬皮湯。 |
而皮薄,是因為沒經發酵,所以沒有軟韌的咬口,這是也當地人詬病的主因,他們說做法離經叛道,我是喜歡餃子皮那種有咬口的人,這種新派生煎包,實在非我那杯茶。
聽說傳統生煎是早餐吃的,也會配雞鴨血湯,但當地朋友說坊間吃不到正宗的,當日所見,就如她們所說,是鴨空放在一碗極難喝,苦兼臭的八角、桂皮湯上,聞到也倒胃口,這碗湯,令我想起在胡志明市的滷水膽湯底的牛肉粉,都是人生飲過最難飲的兩碗湯!
餐後公關朋友又問如何,我說「搵鬼笨」,她隨後補充一句:「我們上海人都不喜歡只得皮薄但無質感的包皮,而濃濁膩口的豬皮熬的湯,喝得多要看中醫的。」,咁...妳...又唔早講!
小楊生煎館
上海市黄浦區黄河路97号
電話:86 021 53751793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