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2011

濠食遊蹤~漫味400年文化保育餐

雖然我不是文化人,但托十年回歸加上「歲月神偷」的福,近年政府開始著文化保育,也因此造就了和昌大押和1881等將古物重建成「美食古廈」,不用替業主打工下,Madam Sity ate等有心經營的餐館也能健康發展,而恰巧傳媒朋友和文化人相約過大海散散心,探討古物保育的美食團(大家可想而知我對前者反應冷淡,但後者很及引)就咁被拉下賊船。

入夜後的景更美,我也忍不住回來「補飛」。
今次濠江之行也真趕頭趕命,甫下船還未有時間轉電話卡便要打的趕往「瘋堂斜巷」,聽文化人說那裡曾是麻瘋病人的病院,現在政府投放大量資源保育下,這一帶已成文化藝術甚至飲食教育區


如JACCA般,由政府投資贊助,不時有藝術活動的文化與飲食綠州。
我們首站原來是「婆仔屋」內的Albergue 1601,這時候文化人又再口水多過海嘯的爭咪講,節錄如下(為免大家好似我咁聽到訓覺,已省九萬字):「「婆仔屋」座落於1568年建立的望德堂坊(澳門最早的「主教堂」地位如梵蒂岡,昔日澳督新官上任也來要朝聖),從前是所老人院,住在裏面的都是阿婆,因而得名(亦有人說這裏是「自梳女之家」)」。


連學校都型過人!
聽到厭吧?我和傳媒人較岩咀形,大家也被同一條長馬路,將石屎森林和歐陸式平房打通的妙景吸引下去,附近也有不少古典教堂,就是社會保障基金和音樂學校其舊殖民地古築風格也叫人眼前一亮;當然文化保育是消銀紙而又沒有實際收益的「投資」,我們的特首派六千元回饋努力為社會付出的我們已牙痛,下一座和昌大押不知要何能何月才出現。



百步之隔,已是一天一地之別,是金錢世界香港所欠乏的生活味道。
走著走著也終於來到這間數百年歷史的婆仔屋(since1601),文化人已訂了檯,由於是閒日人客不多,雖然露天位面對有百年大榕樹也寫意,但大冷天還是屈入室內好了。


百年老宅,真是一步一驚心。
 就坐到樓上位置,文化人說小心樓梯,辣塊媽媽的!他說「小心」是不要將百年歷史的木塊碰壞,然後再細說這裡從前有大廚房煮大鑊飯供婆仔三餐之用,聽說是梁詠琪拍攝《藍煙火》取景地;而我看四周,是裝潢西化的西餐格局,到這刻我才知原來是吃西餐的!(上賊船時大家也故作神秘不跟我吃甚麼)


皮梳化加上吊燈和油畫,配套是認真的,而消費也只是soho左右價位。

菜式由我話事,也是他們捉我來目的,選擇不多而九成都是廚師推介菜,這與香港西餐「大包圍」風格有所不同,這令我想起有性格的大人物Jareth,開店為興趣只賣他認為好的菜式,你不喜歡便不要來幫襯,我也按廚師推介來點菜吧。


無論賣相和食味也是開心悅目的。
前菜是酸忌廉鴛鴦魚子沙律(無抄下餐牌名是按食材改的,下同),酸咪咪的忌廉不僅開胃亦打得滑溜,而兩款魚子也花了心思在色彩襯托,尤其三文魚子「卜」聲入口,是新好貨,啖來特別鹹鮮,是好吃亦漂亮前菜。


有誠意的蠔華海鮮湯。
然後是海鮮濃湯伴吉列蠔,海鮮湯濃滑不著渣,是酒店的處理技巧,而吉烈蠔也不會出現「浮油」情況,入口嫩而帶汁,廚師功夫是值得一讚,聽經理說蠔是珠三角產,本土產近土吃新鮮便是王道


伴碟的牛骨濃汁也是精華,不可錯過!
由於之後還有不少「餘慶節目」,也得省吃,主菜只點了烤牛肩肉,一字排開的賣相簡約時尚,牛肩肉雖然烤得過熟,但肉味濃郁而不會碰到筋,用的是芯位,無舖組負擔用料也可鬆手多一點。


和洋式沙律,處理認真,好吃!
菜也要了一味,純粹是應酬近乎茹素的文化人,野菜盛合賣相而贏一著,除了青露筍外還有甘筍襯托,加上日式木魚花和忌廉泡沫,我雖非Veggie但廚師的心機也真呃殺了我不少快門!兩款筍以「菜水」浸後,既清爽味道亦豐,還有木魚花提鮮,是值得「學習」,文化人的評語是「只願生在此山中」。


就連非甜魔的我,也吃了不少!
甜品心太軟,是朱古力三重組合,賣相不用花筆墨了,廚師也小心地配以海鹽,也是我喜歡的吃法,就是將溜心的朱古力配少量鹽,可可香更突出,而可可粉的用法,我亂來蘸朱古力雪糕,效果也不錯。


主理人也走出問意見,我說如果以這價錢在香港吃到如此質素佳菜,你說多好?
首站雖然非吃正宗葡國釀烤豬或我喜歡的白酒煮蜆,但在400年古蹟下漫味,在未拿起Viao寫網誌食評的「那一刻」我是真的寫意,每人除開$200左右,在香港相信要多付一倍吧,對我來說是物超所值的一餐。

消費:$$(每$代表$100)
滿意度:**(以5*為滿分)
推介:廚師推介菜
建議人數:4

備:香港訂檯電話:6404 2865、周一休息

Albergue 1601
地址:澳門瘋堂斜巷8號(仁慈堂婆仔屋B座)
電話:(853)2836 1601(澳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