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2009

一家人的元宵節家常菜


客家人做節愛吃的梅菜扣肉 ,翻炆更濃更好吃的特色菜餚。

中秋夜,我這邊的街市雞販最已將雞牌賣給政府,沒有新鮮雞供應,媽媽最怕大時節吃貴雞,於是就走到旺角的泉章居,買了隻客家鹽焗雞及煎釀豆腐及梅菜扣肉與家人做節。











媽媽與阿公是河原縣紫金那邊客家人,文革時被調到海南島,那邊很窮,物資極為貧乏,「大鑊飯」年代大家憑糧票過活,媽媽一家兒時是割橡膠為生的,只有大時節,才有豬吃雞。宰豬後肥豬板就拿來煉豬油,長幼有序,最好的雞髀、豬腩就讓老人家先吃,但公公很錫家人,他將豬肉留下,自己就吃蘿蔔做餡的客家茶粿,媽媽、舅舅後生的一輩分到豬肉後,就擔凳子坐到僻角享用他們豐富一頓豬肉大餐了。

有記憶,應該是四歲左右,阿公與舅舅搬到離深圳三小時(現再交通方便了,只需一小時)左右的龍崗,那年頭的龍崗還是鄉下地方,到處是爛地,沒有街燈六時後申手不見五指,印象最深的是當年我們住的大屋,是用紅磚頭逐件逐件以人手搭建的。

當年紀還小,鬧著玩的來幫忙,弓著身子用力去將紅磚推到舅舅手中,花近數月時間才築好的屋子,樓上燒柴火煮食,樓下是賣糧油的小店,而屋後有很大的雞棚,婆婆清晨打開雞棚,不用餵飼由他們在附近覓食,牠們天生天養,吃飽飽玩個夠就會在黃昏時乖乖回巢,很有靈性的,我愛玩雞仔,牠們在BB時有著嫩毛,很可愛,但大了不好玩了,反而味道不錯,蒸來吃很美味,嘿嘿。






說得太多了,回到元宵夜我們這客家的晚餐,客家鹽焗雞其實是用雞湯膽滷浸的雞,雞肉不算嫩但湯膽鹹味是夠有餘的,我問媽媽從前客家人有這樣的做的鹽焗雞嗎?她說文革年代農民都忙著工作,那有這麼好心機浸雞,雞朝早蒸熟後撒上鹽,防止變壞,下班後還可以吃。她沒說的是那年頭雞有雞味,蒸熟再平均地塗以鹽,非常美味,今天我偶爾還有機會吃到這方式的客家新鮮鹹雞,因為媽媽姐妹是雞的專家,住在東門,偶爾來香港也會帶上美味手信來呢。





我喜歡吃煎釀菜式,最愛是釀豆腐,因為兒時每天放學回家,媽媽多會做這味,而且會做很多,今天吃不完的話,隔天炒些涼瓜加水放入釀豆腐炆焗,美味。釀餡是繁複又沉悶的工序,今晚的煎釀豆腐肉只得丁點兒幸加入肥豬肉,布包豆腐亦未見佳處,掛上醬油、鹽及糖的芡汁,下了很多未先炆腍的黃豆,是半吊子的客家的做法。


扣肉是公公拿手的菜式,秋冬用芋頭炆,春夏以梅菜扣,歲末他會炆很多很,足夠由年初一吃到初三,通常初一大家會將索了豬油甘的梅菜吃光,到初二、初三豬腩肉入味了,才成為主角。今晚的豬肉火侯沒問題,唯腩肉不夠肥,肉不算太韌但不夠肥的扣肉怎會好吃?惠州甜梅菜處理得好,最可惜是醬汁不夠濃,很商業的味道,不如合益蜂場胖胖大廚曾生那砵麵醬、豆卜扣肉,醬料下得重手,加上是翻炆的,帶著農家的粗味道,我很欣賞。




最後一道是涼瓜煎炆黃魚,想吃濕口一點菜,爆香了料頭加入飛了水的涼瓜片兜炒,最後加入稍煎的黃魚炆焗,味道還可以,家常菜就是如此簡單。

這中秋夜,三口子圍著一些老味道笑談兒時胡鬧逸事,餐後還嚐了得龍曾生送來的月餅,是滿足又高興之夜。

食物:
衛生:
環境:中立
服務:
消費: 1/2

菜式外賣@泉章居
地址:旺角奶路臣街33號依利大廈
電話:2396-0672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