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2011

會所嘗手撕烏頭魚飯~ 香港潮州商會會員俱樂部

在飲食圈子內結識了一班很特別,而又志同道合的班朋友,大伙兒開心、不開心更要吃,2011年的首個新年小聚,由KC統籌下一行屬稔好友相聚於奉行會員制的潮州商會,一席吃師傅廚功的潮粵菜,一聲新年快樂,小局就這樣開催。

古時潮州人已有小杯泡茶的習慣。
餐廳位置不難找,就在潮州人在香港發蹟的舊三角碼頭附近,蓮香居的斜對面,潮州人懂得做生意,附近一帶不乏老潮汕人開的海味行,賣到花膠是天價,較昔日汕頭在所見更高級;踏進雲石地版,又看看假天花,兩邊掛著仿古油畫描述古代潮州人嗜功夫茶的文化,裝潢簡約又帶點潮州人愛功夫茶的傳統韻味。



潮州彼鄰福建,泡功夫茶的文化源於福建移民,一般百姓以鐵觀音為主。


汕頭之行,當地人每時在泡茶,可見寧可食無肉,活卻不可無功夫茶的生活文化。
同來的都是熟稔朋友,試完潮州菜,隔天又會在南海一號碰面,共嘗海派粵菜,大家的話題總不離一幕又一幕的飯局回憶分享,一杯功夫茶送欖菜,開展會所潮州宴的回憶。


都是精選的特色潮粵菜。
菜單已由KC寫好,除了全港獨一的手撕烏頭魚飯外,傳統的煎蠔烙及滷水鵝一應俱全,十二道菜好不豐富。


潮式醬,是地方飲食智慧。
潮州菜的特色之一在於愛「沾醬」,吃滷水鵝伴蒜醋汁、普寧豆醬配魚飯、桔油配蝦、蟹棗等炸物、三參醬用來蘸螄蚶、辣椒油配牛丸粿條,由宴席到平民菜無醬不歡,各式其式,如入醬汁大觀園。


首先嘗湯,味醇少油。
話說當地人稱高級的菜館為潮粵菜,畢竟從前潮州城(真的是古城)飲食文化不如飲食之都廣州,故大菜館的上菜的烹調技術及上菜次序,亦滲雜了粵菜規格。先品湯然後才到熱葷主食,如是夜的檸檬燉鴨湯,就見於主菜之先,用上鹹檸檬及青橄欖燉製,火候夠味道醇,跟當地做法一樣很傳統,唯今天香港沒有新鮮鴨,湯就欠一點鴨子應有的臊甜,冰鮮年代,非戰之罪。



味道由淡到濃,手撕烏魚凍,席上的美寶小姐笑說這尾烏頭怪得很,頭大肉多,竟夠十六人分享,引來眾人哄笑,更成為2011開年雋語。烏頭不怪,不是吃生化藥催谷的變種怪獸,廚師起用兩尾以上的大烏頭,鹽水浸後以人手起肉,然後「二合為一」,令賣相更佳。




魚肉以人手拆開,令烏頭獨有的黃油表露無遺,加上人手撥鬆後,口感較傳統原尾吃法,更為鬆軟,這風味別的地方吃不到。

高級的潮粵菜館,富臣除了吃鵝頭,還會吃鵝掌,吃的是廿幾斤以上老鵝。
嘗過清麗的河鮮,醇味的潮州滷水鵝緊接而來,擺法是按位上,是高級菜館的風格,每碟一片無骨鵝肉伴一件鵝掌,鵝肉是胸的部份,脂肪不多肉較腩為粗,可幸滷水的技術不錯,入口軟熟,而胸的好處是臊味較濃,配起醇厚陳年滷水,如食友所言,一件真的不夠,唯以普寧豆腐蘸滷水吃,將記憶好好留下。



糯米蟹是一味飯好吃、餸有趣的風味菜,將六隻膏蟹拆件後,與炒香的糯米飯同蒸,最精采當然是糯米飯,但聽食友說有兩件蟹肉不夠新鮮,偶試了隻蟹鉗肉質及味道無問題,明白做食物館之難,難以逐件試味才出菜,不過還是希望店方留意,作出改善就是食客之福。



當地蠔烙,豬油下得很重,正宗味道非人人吃得慣。

少油,香口好吃。
高級菜館烹調技術源於粵菜,但另一邊廂,平民菜館口味較粗,偏向福建味道,比方蠔烙以薯粉混和鴨蛋,口感黏腍,還會加入魚露提鮮,這裡的蠔烙煎得乾香,較當地豬油浸過蠔餅的做法,小試半件已膩得不醒人士,這做法更合粵人口味。




然後還有川椒雞、臘肉芥蘭、反沙芋...等等的潮式小菜,亦滿足得吃不下了,這夜餐廳的梅經理亦會親自解釋餸菜的特色,雖然身在高級菜館,但感覺卻帶著家常的舒服感覺,與大家共享的滿足的佳菜夜,笑言不一會再來試試蛋白蒸蟹等特色的潮粵菜。


謝謝KC特別安排的會所潮宴。


消費:$360
推介度:***(以5*為滿分)
推介菜:手撕的烏魚凍、滷水鵝、反沙芋
建議人數:12人
備:只限會員訂檯


香港潮州商會會員俱樂部
地址:港島上環德輔道西81~85號1F

No comments: